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人民网 农机产业发展助推潜山乡村振兴

    信息发布者:ssm850010
    2019-03-27 17:08:22   转载

    传统农业离不开农具,现代乡村少不了农机具,乡村振兴绕不过农机产业。从农机到农机具,镌刻着一个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新发展;从农机具到农机产业,反映着农业转型发展的新进步,承载着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现代化潜山建设历史性的新变化。

    农村“三变”改革,激活农业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的初期,痘姆公社红星大队率先进入潜山人的视线,《一个大队干部的烦恼》在安徽日报头版头条刊发,随之兴起的家庭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域推开,“户户养牛,家家单干”沿袭着传统的耕作方式,1978年末农业机械拥有量3602台总动力3.53万千瓦,其中小型耕作机械占90%;八十年代初期,“户户四匹,家家耕田,投资万元,只用十几天”,重复购置、利用率低,闲置浪费比较严重;九十年代中期,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联户作业、代耕代种,小四轮、农用运输车异军突起;随着市场经济建立,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实施,三权分置确立以及城镇化步伐加快,大部分农民洗脚上岸,大批农田流转,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仅有十来年的历史。农村经营制度、金融制度、农业科技体制以及支持保护制度创新,激活了农村农业农民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2017年末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达到39.9万千瓦,大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保有量分别为845台、572台和322台,播种机29台,粮食烘干机160台,植保飞防无人机18架。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77%,板栗、瓜蒌、茶叶加工机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拥有量显著增加。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用好购机补贴杠杆,夯实农机转型基础,农机装备结构的优化,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三增”持续,催生农机服务主体

    农业增产增收增效,农民对农业的投入相应增加,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与农机产业化的纵深推进,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农机结构优化,装备质量快速提升,农机新技术广泛应用,农村劳动力进一步解放。农机合作社从无到有规范发展,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55个,其中部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7家,农机联社1家;入社成员数达1.574万人(户),入社经营土地面积7.3万亩,资产总额达到1.46亿元。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及其他各类配套农机具2126台(套);作业服务面积 91.2万亩次以上。农机维修网点58个,农机经销企业11家,农机专业大户总数达60余个。以全程承包方式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飞防作业组织从无到有达87支。农机户通过从事田间作业、农产品初加工、农机运输以及农机维修等多项服务所得总收入4.3亿元,其中农机作业服务收入3.5亿元。尝试工厂化育秧大棚轮作种植马铃薯新模式;“农机+基地+公司”、“农机+农技”、“农业+物联网”、“农业+新能源”、“农业+旅游业”,“农机+”,农机服务组织增加,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既稳固了粮食生产主体地位,又壮大了茶叶、瓜蒌、油茶、蚕桑、畜牧业等特色农业。“耕田不用牛,飞防埂上走,收割不用愁,加工带销售”,牛耕人担时代的梦想如今在潜山变成了现实。

    农村“三化”推进,农机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责任担当

    农田田园化、农业机械化、村庄整治与美化,水清了,山绿了,鸟儿回来了,“两区四园”工业蓬勃发展,生态乡村美丽如画。农民收入增长来源呈现多元化,特色农业、畜牧养殖、劳务输出、转移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610元。统计调查显示,2018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89元。田成方,树成行,村头广场喇叭响,田里农机作业忙。农户室内老式农具不见了,显得格外宽敞明亮,农民身份悄悄改变了,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机经营管理服务人员2.7万人。通过专题教育、警示教育、年度继续教育、在线学习、农业科技网络、农家书屋、农机通手机信息等学习平台,专业技术能力和推广应用水平得以提升。农机化水平提升了,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农村劳动力有效地解放了,建设美丽乡村的潜力得以释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业机械化、农机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潜山农机人和其他现代农村建设者一样,收获了殊荣,近年来他们中不乏全国农机安全监理示范岗位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部省市县先进工作者、行业工作先进个人;潜山成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部级示范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省级农机化示范县;一批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获得部、省、市县示范社;农业机械管理局获得全省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延伸绩效管理优秀单位、全国农业先进集体。

    农机“三优”扶贫,增添脱贫攻坚新动能

    山区农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状况一去不复返。农业大宗作物丰产丰收,农业特色产业势头强劲,精品农业取得突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实施。深化农机产业扶贫行动,农机“下田上山”再出发,人员“包村联户”在行动,继续推进“五定三优六代”,把贫困村农机化水平的提升作为着力点和突破点,让农业生产机械化在贫困村落地生根,进一步夯实农机产业扶贫基础。建立健全农机扶贫机制,通过相关政策以及技术培训,创新农机产业扶贫新路径,充分发挥购置补贴作用,开展农机扶贫特色产业,支持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资产收益扶贫,重点突出精准扶贫带动作用,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吸纳小额信贷联户分红,推动特色产业链向贫困地区延伸覆盖,让扶贫对象分享更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推动贫困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服务主体的发展,加大推进贫困地区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扶持建设一批扶贫对象参与度高、带动性强的特色优势农业基地。深化农机化作业扶贫解困。积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采取包、帮、扶等措施,为贫困户及时提供优质、减免费用的农机作业服务,切实解决好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等难题,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粮食增产、贫困户增收。解决贫困村劳动力减少、老化的难题,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改变。充分发挥现代农机装备技术支撑作用,狠抓农机技术培训和售后维修服务,采取“菜单培训”、“保姆培训”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培训,重点抓好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和维修人员,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加工、田间管理人员等知识培训,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增添新动能。

    古老文明的潜阳大地,踏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浪潮,大开山门融入世界,乡村振兴开启划时代的发展;现代农机逐浪飞花,农民耕作方式蝶变,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农村经济社会转型取得史诗般的进步。穿越岁月沧桑,农机化道路在脚下延伸;历经风雨考验,农机产业命运在手中掌握。潜山农机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站在高山向远方眺望,信念如铁,目光如炬,沿着新时代新思想的指引,向全面农机化奋进,必将为潜山乡村振兴塑造新的格局、开辟新的境界,为现代化潜山新时代画卷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王淑潜、李丁送、徐传中)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